一個好的裝載機駕駛員不僅應能熟練地控制各種操縱手柄,通曉裝載機技術性能 與結 構原理,并能敏銳地分辨出產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及時排除,而且還要掌握裝載機的原理 和各種作業(yè)工況下的操作技術,善于保養(yǎng)和維修。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裝載機的效能,保持較高的機械完好率與利用率,提高作業(yè)生產率,保證保證生產。
一、裝載機的行駛原理
裝載機是用鏟斗鏟裝土壤或其他物料。鏟斗裝滿后,荷重運行一段距離,然后卸 掉斗內的土壤或物料,無論鏟裝土壤(物料)或載荷行駛時,都必須有一個動力克服裝載機工 作和運行中所遇到的阻力。由柴油機(或電動機或氣壓系統(tǒng))供給的這個動力經過液力變矩器的傳遞,提高了動力傳 遞的穩(wěn)定性;減少了發(fā)動機對傳動軸系的沖擊負荷。因而,裝載機即便以最低速度作業(yè),發(fā) 動機仍能穩(wěn)定工作而不致熄火。并且,低速時變矩器扭矩大,整機牽引力增加,大大提高了 駕駛和作業(yè)的能力。液力變矩器把動力送到由變速箱、離合器、萬向節(jié)等組成的傳動系統(tǒng), 再傳到行駛系統(tǒng),一直傳到履帶行走機構的驅動輪和輪胎行走機構的前、后橋,形成一個推 動裝載機向前行駛的牽引力。裝載機依靠這個力就可以克服鏟裝土壤(或物料)的切削阻力、 行駛時的滾動阻力、上坡阻力和空氣阻力,而進行正常地作業(yè)和行駛。
由于裝載機工作的地面條件千變萬化,所以輪胎對地面的附著力也不一樣。附著情況不好時 ,附著力小。這時,盡管柴油機有足夠的功率也得不到較大的牽引力,往往出現裝載機陷在 原地,車輪滑轉的情況。為此,裝載機在泥濘潮濕地帶工作時,就要設法采取有效措施來增 加附著力。如在輪胎胎面采用特殊加深花紋;在輪胎上裝防滑鏈條;增加作用在驅動輪上 的重量(在驅動輪輪胎中灌水或者在輪軸上加配重)等。
二、開動裝載機的注意事項
?(1)使用和操作裝載機之前,必須熟讀與該型號裝載機有關的各種技術文件和資 料,了解機器的性能與結構特點。掌握每根操縱桿或操縱手柄以及各種儀表的位置和 作用,以期合理使用機器,提高使用壽命和勞動生產率。
(2)作好開車前的各種準備工作。包括發(fā)動機起動前的準備(參閱培訓教材)和作業(yè)前的準備( 檢查 各部件是否正常;儀表是否損壞;潤滑、起動、制動和冷卻系統(tǒng)的緊固、密封情況是否良好 ;輪胎氣壓和油位、水位等是否符合要求;操縱手柄是否靈活等)。
(3)所使用的燃油必須純潔,并經過48小時以上的沉淀。燃油牌號應符合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 液壓系統(tǒng)用油和變速箱、變矩器用油也必須純潔,符合質量要求(ZL50型裝載機變速箱、變 矩器用22號透平油)。
(4)按規(guī)定進行保養(yǎng)與潤滑。熟知各潤滑點的位置。每次作業(yè)前都要進行維護與保養(yǎng)。
(5)發(fā)動機起動后應怠速空運轉,待水溫達到55℃、氣壓表達到0.45MPa后,再起步行駛。
(6)山區(qū)或坡道上行駛時,應防止發(fā)動機熄火(ZL50裝載機可接通“三合一”機構操縱桿), 保證液壓轉向。拖起動必須正向行駛。下坡行駛時不允許發(fā)動機熄火,否則液壓轉向失靈, 會造成事故。應盡免載荷下坡前進運輸行駛,不得已時可后退緩行。
(7)高速行駛用兩輪驅動,低速鏟裝用四輪驅動。高速行駛時,為了提高發(fā)動機的功率利用 ,可將變矩器的離合器操縱閥的油路接通,使變矩器的泵輪與渦輪結成一體,成為剛性聯接 ,以減少功率損失,達到高速行駛的目的。
(8)改變行駛方向,變換高、低速檔或驅動橋手柄都必須在停車后進行(ZL50裝載機可在行駛 與工作過程中自由變速和換向)。裝載機作業(yè)時,發(fā)動機水溫和變矩器油溫均不得超過規(guī)定 值。由于重載作業(yè),油溫超過允許值時,應停車冷卻。
(9)不允許將裝載機鏟斗提升到最高位置裝卸貨物。運載貨物時,應將鏟斗翻轉提至離地約4 00mm再行駛。
(10)由于出現故障,需要其他車輛牽引裝載時,應將前、后傳動軸和轉向油缸拆下來,以防 變速箱離合器片磨損,而影響牽引轉向。
三、起步、變速轉向與停車
裝載機起步前需先起動柴油機。待柴油機逐漸轉入正常運轉之后即可將變速操縱 桿 放在所需的檔位,油門打到適當的開度,逐漸增速。切忌突然猛踏油門踏板(或猛拉油門加 速桿)。作業(yè)裝置手柄應放在“中位”。采用磨擦片式離合器分離或傳遞動力的裝載機,起 步后應立即將主離合器“接合”好,使之可靠接觸,以免磨損或燒壞摩擦片。
變速時,如果齒輪相碰而掛不上檔,應先將變速桿放回中位,然后緩緩變動傳動齒輪間的相 對位置再掛檔。變速操縱桿扳動的位置應準確、可靠,以免造成事故。ZL50型裝載機采用行 星式動力換檔變速箱。通過液壓系統(tǒng)控制兩個前進檔和一個后退檔,結構緊湊,結構剛度大 ,齒輪接觸好,變速換檔方便,使用壽命較長。
裝載機在行駛和作業(yè)過程中,根據要求需經常變換行駛方向。轉向器和轉向裝置就是為了按 照駕駛員的實際要求改變行駛方向或保持直線運行而設置的。偏轉車輪式轉向是最基本的轉 向方式,但不能急轉向;差速式轉向阻力大、磨損大,用得較少;鉸接式轉向轉彎半徑小, 機動性高,結構簡單。
ZL50裝載機具有鉸接式機架,液壓控制轉向。轉向器與分配閥制成一體。分配閥的閥桿在中 間位置時不轉向,“推進”位置時向右轉,“拉出”位置時向左轉。
履帶式裝載機轉向時,需操縱轉向桿和制動踏板,使一側履帶不動,另一側履帶繞其轉動來 完成轉向。急轉彎時,可將制動踏板一次踏下不動;緩轉彎時,可分數次踏下制動踏板。轉 向完成后,松開時的操作順序應相反,即先松開制動踏板,再放開轉向操縱桿。
裝載機停車前應先使發(fā)動機怠速運轉幾分鐘(800~1000轉/分),以便各部均勻冷卻。在氣溫 低于0℃時,應打開放水閥,放完冷卻系統(tǒng)中的積水,以防冰凍(如添加防凍液可不放水)。 另外,停車前還應將鏟斗平放地面,關閉電源總開關。
停車后需認真檢查。各部螺栓有無松動或丟失,如有應及時擰緊或補齊;清除機器各部的附 泥、塵土等物;有無漏油、漏水、漏氣等情況,發(fā)現問題應及時解決;將柴油箱加滿油;露 天停放還要用油布將全機蓋好。
四、作業(yè)
如前所述,裝載機作業(yè)過程就是通過鏟裝、挖掘,并與運輸車輛的有機配合,達 到鏟、裝、運、卸物料的目的。
鏟裝散料時應使鏟斗保持水平,然后操縱動臂操縱桿使鏟斗與地面接觸,同時,使裝載機以 低速度前進,插入料堆,再一面前進一面收斗,待裝滿再舉臂到運輸狀態(tài)。如鏟滿斗有困難 ,可操縱轉斗操縱桿,使鏟斗上、下顫動或稍微舉臂。挖掘時,應將鏟斗轉到與地面成一定 角度,并使裝載機前進鏟挖物料或土壤。切土深度應保持在150~200mm左右。鏟斗裝滿后, 再“舉臂”到距地面約400mm后,再后退、轉動、卸料。
無論鏟裝或挖掘時,都要避免鏟斗偏載。不允許在收斗或半收斗而未舉臂時就前進,以免造 成發(fā)動機熄火或其他事故。
作業(yè)場地狹窄或有較大障礙物時,應先清除、平整,以利正常作業(yè)。當鏟裝阻力較大,出現 履帶或輪胎打滑時,應立即停止鏟裝,切不可強行操作。若阻力過大,造成發(fā)動機熄火時, 重新起動后應作與鏟裝作業(yè)相反的作業(yè),以排除過載。
鏟斗滿載越過大坡時,應低速緩行,到達坡頂。機械重心開始轉移時,應立即踏動制動踏板 停車,然后再慢慢松開(履帶式裝載機此時應使履帶斜向著地),以減少機械顛簸、沖擊。
五、安全守則
?(1)作業(yè)前必須認真檢查各部件、組件。如潤滑油和水是否缺少,有關部件是否 正常,連接是否可靠,輪胎氣壓是否充足。經過周密檢查后,再起動發(fā)動機,冷天起動要先 預熱,使水溫達到30~40℃時,才能起動。起動時,由低速到高速逐漸起步。起動發(fā)動機的 具體要求,參見發(fā)動機使用與維護說明書。
(2)裝載機運行中要結合道路情況及時變速。不能用高速檔走低速車,也不能用低速檔走高 速車。
(3)發(fā)動、起步、行車都要緩踩油門,均勻加速,使發(fā)動機不冒黑煙。同時做到緩踩輕抬,不得無故忽踏忽放或連續(xù)煽動油門。
(4)行駛過程中,要精神集中,注意各方面的的動態(tài),正確估計動向,必要時提前減速 或停車。特別在郊區(qū)或農村地帶,遇有牲畜車,要提前采取適當措施,預防牲畜驚車。
(5)安全禮讓(讓路、讓速、揮手示意),中速行車。不得搶道行駛,不準亂停亂放。不開快 車,不開帶病車。嚴禁非司機開車。
(6)駕駛車輛要姿勢端正,精心操作。起步、停車要穩(wěn)。情況復雜,視線不清,遇到電 、汽車或過鐵道口、拐彎等都要減慢行車速度,靠右行。
(7)行駛中,鏟斗里不準乘人、載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