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據(jù)國外機構統(tǒng)計表明,在汽車碰撞發(fā)生的交通事故中,大約有30%為側面碰撞引發(fā)的交通事故。在公路交通發(fā)達的美國,平均每年約8,000名駕駛員由于側面碰撞致死,在24,000受重傷的人中,約有67%的人是由于汽車對汽車的側面碰撞,我國道路交通較為復雜,車型混雜,這更容易發(fā)生車輛的側面交叉碰撞。在世界范圍內,汽車側面碰撞的研究及相應安全性法規(guī)的制定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
側面碰撞事故中傷害情況分析
據(jù)有關機構調查研究,交通事故類型中最多的就是碰撞事故,在各種汽車碰撞事故形式中,側面碰撞事故約占事故總數(shù)的30%,僅次于正面碰撞,而在造成死亡和重傷的事故中,側碰事故約占35%。在中國,由于城市道路交通以平面交叉路口為主,側面碰撞事故發(fā)生概率最高,大約有1/3側面碰撞交通事故。在對1998年云南省內各種交通事故形態(tài)所引起的人員致死及致傷率進行的統(tǒng)計中顯示,交通事故中由側面碰撞中所引起的人員致死率高達37.4%,僅次于正面碰撞所引起的致死率,而側面碰撞中所引起的人員致傷率則高于正面碰撞,達到62.6%。在對1999年云南省內各種交通事故形態(tài)所引起的人員致死及致傷率進行的統(tǒng)計中顯示,交通事故中由側面碰撞中所引起的人員致死率高達33%,僅次于正面碰撞所引起的致死率,而側面碰撞中所引起的人員致傷率則高于正面碰撞,達到67%。通過對云南省751位因交通事故死亡者的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有近10.12%的是由于側面碰撞傷害致死,表明在側面碰撞這一交通事故類型中,車內乘員一旦受害,其致死率往往是很高的。
交通事故形態(tài)的不同,造成的后果嚴重性也不同。在側面碰撞中導致致命或人體嚴重傷害的主要部位依次是頭部、胸部、腹部、下肢、頸部、脊椎和骨盆,側面碰撞對乘員的頭部和胸部的傷害程度最大。據(jù)統(tǒng)計,在我國由于側面碰撞事故導致死亡的案例中有38%是因為乘員的頭部撞到樹或桿上而造成的,統(tǒng)計資料還表明,側面碰撞對人體骨盆和下肢的傷害仍占有很大比例。在側面碰撞事故中,側面柱碰撞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碰撞,它對乘員的傷害程度要高于一般的側面碰撞,對乘員頭部和胸部會造成很大的威脅,此外,它對乘員肋骨的傷害程度比一般側面碰撞要大。在碰撞過程中,四肢受害時如不發(fā)生過多的流血,一般較少死亡,人體頸部和脊椎生理構造復雜,即使是輕微沖擊,也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導致傷者死亡,所以對道路交通事故中人員傷害的保護應以頭部與胸部為重點保護對象。
眾所周知,交通事故中大部分的人身傷害都是因為人體受到外力沖擊所致,車輛的加速度或減速度是造成人體傷害的主要原因。人體對外力的沖擊有一定的承受限度,當外力超過限度時,人體便受到傷害。車內乘員傷亡都是由于汽車碰撞導致乘員與車內部件的碰撞造成的。與汽車正面碰撞相比,汽車側面吸能構件較少,乘員與門內板之間僅存在20—30mm的空間,一旦受到來自側面的撞擊,乘員將受到強烈貫入的沖擊載荷作用,嚴重時危及生命。研究表明,駕駛室(乘員艙)側面的侵入是乘員受到傷害的直接原因,汽車側面碰撞時乘員嚴重死亡和傷害與駕駛室(乘員艙)側面侵入量有很大關系。據(jù)美國國家車輛采樣系統(tǒng)NASS統(tǒng)計的側面碰撞時駕駛室側面侵入量與重傷率的關系顯示:駕駛室(乘員艙)側面侵入量與傷害程度等級(重傷率)基本上成線性關系,即侵入量增大時(即變形程度越大),乘員死亡和傷害的比例也就增大,側面撞擊時乘員艙侵入量為8cm時,重傷率為22%,而乘員室侵入量達61cm時,重傷率為100%。在側面柱碰撞中,由于剛性柱體相對車身十分狹窄,所以通常會從側面沖進車內,可以說高速碰撞的柱體就如同一把鋒利的鋼刀,可以輕松的撕開整個車身。傷害的主要形式包括:側碰橫梁上門內板及B柱中上部結構的潰塌變形導致乘員頭胸部的傷害;堅硬、突起的幾何外形內飾件(如車門內扶手)會導致乘員腹部的傷害;側碰橫梁下門內板會對骨盆產生垂直的負載,導致骶骨剪切骨折。另外,當發(fā)生側面碰撞時,駕駛室內的儀表板同樣會對乘員的頭部、膝部以及下肢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典型案例及側面碰撞標準制定的重要性
1. 制定汽車側面碰撞法規(guī)的必要性
統(tǒng)計資料表明,在交通事故的各種汽車碰撞形式中,側面碰撞所占的比例僅次于正面碰撞,但在側面碰撞中乘員所受的傷害程度比正面碰撞還要高,尤其在我國,側面碰撞導致死亡的比例要高于國外的平均水平。我們從前面統(tǒng)計的結果已看出,在各種汽車碰撞事故形式中,側面碰撞事故發(fā)生概率最高,其致死率僅次于正面碰撞,而致傷率卻居第一。下面是近年來發(fā)生在國內的多起側碰后由于車身中部斷裂導致車毀人亡的交通事故。
2005年1月發(fā)生于杭州的廣本雅閣“婚禮門”事件,轎車撞上在浙江杭州高架路中間的隔離墻,車身右側受到撞擊,雅閣車從中斷裂為兩截,造成三死兩傷。
2005年2月,一輛廣州本田轎車,在京沈高速沈陽方向445km處撞到左側護攔,巨大的沖擊力使車身右側著地側翻,右側車身外面的一層鋼板完全消失,車身后部斷裂,只剩下左側與車身相連。
2005年1月11日,一輛帕薩特在高速上與一輛卡車發(fā)生輕微擦碰后,車體一側被完全撕裂,車內乘客全部死亡。同年1月31日,珠海,一輛帕薩特被小貨車以不到50km/h的速度側面撞擊,司機當場死亡。
2006年4月30日凌晨,在杭州某高架橋上發(fā)生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一輛載有4名乘客的東風日產天籟轎車撞擊到高架橋的擋墻上,車體從中間截斷,車上一人當場死亡,多人受傷……
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發(fā)生了這么多起血淋淋的慘劇,我們不禁要問,這正常嗎?針對這一殘酷的現(xiàn)狀,制定我國汽車側面碰撞乘員保護標準,進一步提高整車安全性能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實行的車輛安全測試標準遠遠低于歐洲的標準,并且我國的安全標準都僅有達標和不達標之分,而一些諸如“陸風碰撞門”以及頻繁出現(xiàn)的達標車輛被撞成兩截等事故的發(fā)生都讓消費者對汽車的安全性能格外關注,令我們欣慰的是,國家有關部門已注意到這種現(xiàn)實問題并做了一些相應舉措來加以應對。
2. 汽車側面碰撞法規(guī)的頒布
安全性是消費者購車時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汽車碰撞標準是檢驗或評價汽車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依據(jù),同時對汽車制造商具有法律上的約束性,從而作為各方必須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jù),以促進汽車安全性能的提高。國家強制性標準是政府部門對汽車產品安全性能的最低要求,只有通過標準的汽車方可獲得上市資格。在發(fā)達國家,一項嚴格規(guī)范的行業(yè)標準NCAP,即新車評估規(guī)程,成為汽車業(yè)界公認的權威評價體系。其對車型的客觀評價結果是消費者選車時的重要參考系數(shù),同時也能促進汽車廠商提高汽車安全性能設計。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我國部分在售的合資品牌乘用車提供的是該車型在其國內的NCAP評測中的結果,但是車型引進以后,很多車輛會進行不同程度的適應性改造,簡化若干安全配置,比如在國外生產的乘用車中安裝了側面安全氣囊和側面頭部簾式安全氣囊(氣簾),而這些車型在中國境內生產時為了降低成本,而將其取消,這樣做勢必會對汽車的安全性能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建立我國自身的汽車產品安全碰撞標準有利于提高在我國境內生產和銷售汽車的安全性能,切實保障國民的生命健康,這也符合國家提出的任何工作都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出發(fā)。汽車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了汽車側面碰撞的試驗研究,并開始制定相應的法規(guī),雖然我國在汽車側面碰撞試驗研究上才剛剛起步,但起點較高,瞄準國外先進技術,相關工作開展迅速。2006年1月,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發(fā)布了《汽車側面碰撞的乘員保護》標準(GB20071-2006),同年7月1日,汽車側面碰撞標準開始正式實施。側碰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所有M1類車型(9座以下客車),N1(總質量3.5t及以下貨車)都必須滿足側面碰撞的強制性規(guī)定,側碰不達標的汽車將不能申報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