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網
1 引 言
???? 500 kV斗山變電站于1988年11月建成投運?,F有500 kV超高壓線路5回,220 kV線路10回。主變容量1 000 MVA。截止1999年底,共發(fā)生500 kV線路故障27次,開關跳閘40臺次;220 kV線路故障8次,開關跳閘12臺次;系統(tǒng)或設備異常及其它原因造成非故障跳閘11臺次;發(fā)現或發(fā)生嚴重設備異常和重大設備缺陷24次。其發(fā)生概率之高,數量之大遠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與220 kV變電站相比更有發(fā)生率高、故障形態(tài)復雜、處理難度大等顯著特點。
???? 因此,對大量事故及異常處理的實例進行研究、概括和總結,探索具有普遍意義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對于不斷提高變電站運行人員事故及異常處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變電站乃至電網的安全運行水平具有重要和現實的意義。
????2 復雜故障形態(tài)的分析和判斷
???? 現代化大電網的運行特點對事故及異常處理的快速性、準確性有著日益提高的要求,需要變電站運行人員在事故處理過程中及時地向電網調度中心提供準確可靠的故障情報和其它相關信息,以便調度人員正確決策和指揮。建站初期大多從220 kV變電站過來的值班員往往習慣于靠中央信號及保護掉牌信號對故障作出判斷,而傳統(tǒng)的光字信號和掉牌信號只能反映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動作的最終結果,難以反映其動作過程,面對500 kV系統(tǒng)故障的復雜性,某些情況下難以作出準確全面的分析和判斷,有時甚至會造成誤判斷而影響電網調度人員的決策和指揮。 1989年1月6日23:28,我站500 kV江斗線5051、5052開關跳閘,重合閘不成功,光字信號及掉牌單元反映為第一、第二套高頻距離及后備距離同時動作,A相、B相啟動。值班人員據此判斷為相間故障,但重合閘動作的信號卻令值班員頗感疑惑,判為重合閘誤動又覺依據不足。后對故障錄波器的打印信息進行判讀發(fā)現:江斗線先是發(fā)生A相接地故障,保護A相啟動,55 ms后5051、5052開關跳閘,800 ms后5051開關A相重合,重合后140 ms又發(fā)生B相故障,保護B相啟動。此時由于重合閘動作后尚未返回便三相跳閘,實際上是間隔時間很短的兩次不同相單相故障。
???? 由此可見,故障錄波圖及SCADA系統(tǒng)的事件記錄的判讀,對于事故處理過程中的分析判斷是極其重要的。結合光字和保護掉牌信號,能立體地反映一個故障的發(fā)展過程和保護的動作行為與結果,從而使現場值班人員能準確判斷故障的性質與形態(tài)。因此,訓練、提高運行人員判讀故障錄波圖及SCADA系統(tǒng)的事件記錄的能力,是500 kV變電站培訓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
????3 特殊結線下的故障判別
???? 500 kV變電站一般都裝有多組低壓電抗器,用于無功補償和系統(tǒng)調壓。為滿足電抗器頻繁投切的運行要求,通常采用圖1所示結線方式,即開關裝于電抗器的中心點一側,使其僅用于切合負荷電流而不參與故障電流的開斷。這種結線方式在以往的220 kV及以下變電站是極其罕見的,運行中如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時會因接地部位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現象和反映,有時甚至令運行人員一下子反應不過來而束手無策。
???? 1990年7月17日15:22,2號主變復役,在合上3520開關向低抗充電時發(fā)現低抗回路有接地現象。中心點偏移保護動作,電壓表指示為典型的不接地系統(tǒng)單相接地現象,即一相為零,兩相升高,值班人員現場巡查未發(fā)現接地點。經投入低抗再逐一拉開,在拉合低抗開關過程中觀察接地信號與現象的變化來尋找故障點。當投至2號低抗時發(fā)現接地現象消失,再將2號低抗322開關拉開,接地現象重又出現。后經站里技術人員分析,確定2號低抗322開關低抗一側內部有接地故障,并由隨后的檢修中得以證實。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圖1 500kV變電站低壓電抗器結線方式
???? 低抗開關分開情況下,低抗無負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