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窯頭罩的爆炸事故
2006年冬季D廠2 000 t/d熟料生產線停窯檢修11 h后,采用柴油點火烘窯,按照升溫曲線的操作要求,內外風均為50 Pa,點火煙囪開度50%,停高溫風機,尾排風機正常運行,進口風門30%開度。1 h后,當尾溫達到380℃時,開始用窯尾煤秤對窯頭噴煤(此時正檢修窯頭秤),20 min后,得知窯頭煤秤修復,中控操作員停窯尾秤進行煤秤切換,改用窯頭秤噴煤;6 min后,開羅茨風機,發(fā)生爆炸事故,致使窯頭罩頂損壞,窯頭罩頂大面積坍塌,
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4.1原因分析
?。?)在事故發(fā)生的前一天,因處理窯尾預熱器堵塞,采取停止喂料和停煤熄火方法保溫;2 h后,噴煤點火未燃。中控操作員選擇噴煤點火的做法是錯誤的,屬習慣性違章。按有關規(guī)定,在長時間停窯后,窯內溫度下降明顯的情況下,應選擇柴油點火。在噴煤未燃情況下,崗位人員對窯內堆積煤粉的危害性認識不夠,仍然對回轉窯采用輔傳慢轉,使得未燃煤粉包裹在熟料中;對于多次點火未燃和煤粉堆積的情況不僅沒有記錄,而且也未與下一班人員交代,給事故的發(fā)生留下了隱患。
?。?)不重視煤粉倉的保溫。因冬季原煤供應緊張,原煤庫存較少、水分大及粒度較大,造成煤磨產量較低,煤粉供應緊張,煤粉倉內煤粉庫存較少。因煤粉倉經常堵塞與敲擊,致使保溫層破壞,煤粉倉在冬季因溫差較大,更容易結露。事故發(fā)生前,煤粉倉內庫存煤粉較少,造成壁上濕煤粉垮塌,煤秤下料不均勻,尤其是窯頭煤秤經常斷煤粉,導致多次來回切換窯頭和窯尾煤秤噴煤,且多次未能使煤粉著火,這是事故發(fā)生的次要原因。
?。?)在停窯檢修11 h后,雖然中控操作員按照制度要求升溫,儀表顯示尾溫達到380℃,但時處冬季,環(huán)境溫度低,窯內物料場實際溫度并沒有達到380℃,主因是窯內升溫時間過短,造成窯內蓄熱不足,溫度場過低;這時開始用油煤混燃,過多的煤粉在不順暢的火焰下不能充分燃燒,產生大量的CO在窯內聚集,在切斷燃油后,隨著加大一次風量(增加O2含量),CO燃燒體積急劇膨脹,導致爆炸事故發(fā)生。
4.2防范措施
綜上述分析,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回轉窯內物料的溫度場蓄熱不足造成的,隨后,再次點火升溫時,對用柴油升溫在原來的基礎上延長2 h,然后油煤混噴,在窯內物料溫度場實際達到控制溫度后,再對窯頭噴煤,回轉窯運行正常。為防止類似事故的再發(fā)生,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依據該起事故中控操作人員誤操作的原因分析,重新修訂中控操作規(guī)程,組織中控崗位人員進行培訓,讓中控操作人員認識到儀表溫度和物料溫度場的關系,點火升溫要根據窯內溫度、環(huán)境溫度和停窯時間長短,不能人為減少柴油點火升溫時間,以杜絕類似事故的再發(fā)生。
?。?)要重視煤粉倉保溫。嚴格控制入煤粉倉煤粉的含水量,對于煤粉倉保溫層損壞的,要及時恢復,防止煤粉倉內結露,減少煤粉倉堵料現(xiàn)象,以保證煤粉喂料的均勻性。
?。?)要定期校正回轉窯各溫度控制點儀表,確保準確、有效,防止因儀表誤差造成中控操作員的誤判斷。對于CO等監(jiān)控儀器也要定期校驗,出現(xiàn)問題的要及時檢修和恢復,確保監(jiān)控手段有效。
5結束語
?。?)隨著水泥生產設備的大型化,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多數崗位被巡檢工替代,巡檢工的職責范圍擴大,對其業(yè)務知識要求提高。根據多年調查統(tǒng)計,新型干法生產線生產過程中出現(xiàn)的燃爆工藝事故多數是操作規(guī)程不完善,對操作人員的培訓不夠,使得崗位人員對操作規(guī)程理解上產生偏差。因此,完善崗位操作規(guī)程,加強對崗位操作人員的業(yè)務培訓與考核,尤其是新建水泥企業(yè),盡快使崗位人員熟悉掌握操作規(guī)程顯得十分重要。
(2)加強對巡檢工的管理,做到日常巡檢到位,巡檢記錄及時、準確,讓崗位人員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和匯報的良好習慣,盡可能將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確保生產安全。
?。?)通過對一些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的調查,一些企業(yè)的煤磨自動滅火系統(tǒng)損壞,CO2鋼瓶無氣等,給安全生產造成隱患。因此,重視消防管理工作,定期對消防設備進行檢查,確保消防設施始終處于有效狀態(tài)顯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