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0鋼筋籠可按整體或分段制作,制作應順直,并應考慮不妨礙混凝土導管和吸泥管的順利升降。
??????? 2.2.11吊裝鋼筋應對準孔位輕放,不得硬放,以免碰撞引起坍孔。鋼筋籠入孔后,應牢固定位,防止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時發(fā)生位移或被水下混凝土頂托上升。
??????? 2.2.12為保證鋼筋籠的設計保護層厚度,在主筋上每隔一定距離(一般2米左右)在統(tǒng)一橫截面上對稱設置鋼筋“耳環(huán)”或混凝土墊塊,也可用能抽出的導抽鋼管或鋼筋等方法。
??????? 2.2.13灌注水下混凝土用導管,使用前應試拼檢查,達到不漏水,不彎折和內壁光滑圓順頭法蘭盤不牽掛鋼筋骨架。導管直徑一般采用20~30厘米。管外應自下而上標尺度,以量測插入混凝土的深度。
??????? 3. 收尾作業(yè)
??????? 3.1整理原始資料
??????? 3.2開班后會,以單項作業(yè)標準來檢驗當天的作業(yè)情況,找出經(jīng)驗及不足。
??????? 4.技術標準及要求
??????? 4.1護筒用木料或鋼板制成圓形的。要堅固,不漏水,可以多次倒用。當河水較深或河
??????? 床的覆蓋軟土層較厚時,應采用壓入的鋼制或預制鋼筋混凝土薄壁護筒。
??????? 4.2 護筒內徑要大于鉆頭的最大直徑,旋轉鉆約20厘米,沖劑或沖抓鉆約40厘米。
??????? 4.3地質不良坍孔時,護筒頂面應高出水位1.5~2.0米,地質較好的不容易坍孔時,護筒頂面應高出施工水位1.0米。
??????? 4.4采用沖擊法造孔,在開口時應采用小沖程,勤放繩和間斷沖擊,使初成鉆孔堅實,堅直而圓順,能起導向作用。并可防止孔口坍塌。鉆進深度超過鉆頭全高加沖程厚,方可施行正常沖擊。堅硬漂卵石和巖層應采用中,大沖程,松散地層應采用小沖程。
??????? 鉆進過程中,必須勤松繩,少松繩,勤抽渣,防止打空錘,并使鉆頭經(jīng)常沖擊新地層。每次松繩量,應根據(jù)地層情況,鉆頭形式及重量決定,松軟地層夾有較多石塊時,每次松繩3~5厘米,均勻密實地層5~9厘米。
??????? 4.5采用旋轉法造孔,其開口鉆進是否正確,直接影響鉆孔,位置和垂直深度,必須十分注意,鉆進中不允許鉆桿頂端降到扶鉆平臺卡桿孔下方,并應將聯(lián)結鉆頭或鉆桿的鋼絲繩稍加放松,避免妨礙鉆頭鉆進。
??????? 4.6 鉆孔完了厚后,應即進行孔底清理,避免隔時過長,以致泥漿沉淀,清理困難,引起鉆孔坍塌。清底要按以下要求辦理;
??????? 4.6.1摩擦樁孔壁易坍塌時,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沉渣厚度不應大于30厘米;孔壁不易坍塌時,不應大于20厘米。
??????? 4.6.2 柱樁在射水(或射風)前沉渣厚度不應大于5厘米。并應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用射水(或射風)管沖射3~5分鐘,翻動沉淀物,然后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射水壓力應比孔底壓力大0.05Mpa。
??????? 4.7 水下混凝土的陷度采用18~22厘米,粗骨料粒徑一般采用1~4厘米。
??????? 4.8 導管底部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0米。水下混凝土灌注應高出設計標準0.5米左右,以便清除浮漿,保證樁的質量。
??????? 4.9 水下混凝土一經(jīng)開始灌注,應連續(xù)灌注完畢,不得中途停頓,灌注前和灌注過程中應填寫檢查證與記錄。
??????? 4.10 搭四方腳手架,其大小應根據(jù)樁的根數(shù)決定,但高度最低不小于8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