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每個工作班在下班前,必須先通知地面制漿站停止下漿,然后將管內存漿全部灌入鉆孔內。鉆孔停止灌漿時應用水沖孔,沖孔時間一般不少于20分鐘(先小水后大水),沖孔后將各處管路、閥門等處理好。
23.在回風系統(tǒng)灌漿時,必須隨身攜帶瓦斯檢測儀或瓦斯檢定器,應連續(xù)檢查工作區(qū)域內瓦斯情況,隨時檢查二氧化碳情況。
24.灑漿前,在確認膠管和輸漿管連接嚴密牢固后,打開主管路(工作面順槽內)的閥門,用電話同制漿站聯(lián)系要水,水流暢通后再要漿。
25.在綜采工作面灑漿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應在支架下方沿工作面傾向鋪設軟管,每隔2 ~3 個支架安設一個三通閥門,每個三通閥門處接一根1 ~2 米的短管伸入架子后尾處;
(2)灑漿過程中,應有專人看守管路和閥門,有異常情況時立即關閉閥門;
(3)工作面看守小閥門的人員,在泥漿到達工作面以后,應注視現(xiàn)場,并不斷擺動管子,以灑滿所有角落、不留死角,將浮煤全部覆蓋后方可開動下一級閥門(每次開閥數(shù)量一般2 ~4 個)。灑到距工作面下端30 米時,應通知制漿站停止送漿,然后漿管內所存泥漿全部放完。管子內不應存漿,并用水沖管,先小水后大水;
?。?)工作結束后應將閥門關嚴,在檢查管路無其他情況后方可離開現(xiàn)場。
?。?)工作面灑漿一般應每個循環(huán)進行一次。
26.在普采工作面灑漿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灑漿人員要站在頂板完好的安全地帶,如遇頂板不好或有懸矸時,要處理好;
?。?)工作面灑漿管由上出口鋪到工作面下出口。灑漿時,約每隔20 米站一個人拉管子;
?。?)應沿工作面自上而下由采空區(qū)向外均勻地灑漿,以保證冒落的矸石被泥漿均勻覆蓋;
?。?)每1 ~2 個循環(huán)灑一次漿。
27.放頂前,應沿回風巷在采空區(qū)預先鋪好灌漿管,灌漿管末端距采煤工作面煤壁保持10 ~15 米的距離。埋管可用50 毫米的鋼管,鋼管上要有拉管用的拉頭。
28.采煤工作面放頂后,灌漿人員用電話通知制漿站開始送漿;運輸巷有水流出時,即認為采空區(qū)已灌好漿,這時方可停止灌漿。
29.隨著采面推進應及時拉出埋管,拉管時必須將繩套子牢固地固定在埋管的拉頭上,要求各根繩子的長短一致、受力均勻,待所有工作人員撤到絞車以外的安全地帶后,再開動絞車向外拉管。
30.開工前應檢查使灌漿設備及管路完好,運轉正常、潤滑油充足等。
31.灌漿時,泥漿要均勻、沙泵運轉應正常,遇碹縫跑漿時要及時堵塞。如果沙泵距泥漿地點較遠,應設直通電話。
32.看鉆孔人員根據(jù)鉆孔壓力大小負責發(fā)出開灌或停灌通知;制漿人員負責掌握水量大小及泥漿濃度。
33.碹后灌漿時,漿管上口要超過碹頂最凸出位置,碹頂越空,管口位置越高。
34.停漿后,要用清水沖洗沙泵和管路,沖洗時間長短應根據(jù)灌漿地點遠近而定。
35.無論是灑漿、還是灌漿,上井后都必須將當班的工作情況向區(qū)隊值班人員匯報,并將灌漿量及其他情況記入“灌漿日志”。
36.地面無制漿池,下漿濃度不好測定時,要在井下出漿口定期取樣測量泥漿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