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或子系統(tǒng)名稱 | 故障狀態(tài)觸發(fā)事件 | 危險描述 | 危險影響 | 危險性等級 | 安全(整改)措施 | ||||
M | E | S | F | 等級 | |||||
發(fā)黑槽排風子系統(tǒng) | 實際排風量小于最小排風量或系統(tǒng)停止運轉 | 有害氣體濃度超標 | (1)人員中毒引起職業(yè)病 (2)設備腐蝕加快 | 5 | 6 | 4 | 120 | 二級 | (1)合理選用風紀,合理設計排風系統(tǒng)或排風罩 (2)對運行中的通風設備進行定期維護,確保足夠的排風量 (3)增加備用系統(tǒng) (4)佩戴個人防護用品(如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
配置槽液子系統(tǒng) | 酸罐出現(xiàn)裂紋或操作不當 | 酸罐破裂酸液飛濺 | 灼傷附近人或損壞附近的設備 | 2 | 3 | 4 | 24 | 四級 | (1)選用合格的儲酸罐 (2)嚴格執(zhí)行設備檢查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 (3)佩帶防酸防護用品 |
加熱子系統(tǒng) | 加熱蒸汽管腐蝕穿口噴氣 | 槽液飛濺 | (1)加熱蒸汽被污染 (2)灼傷附近的人或腐蝕設備 | 5 | 3 | 2 | 30 | 四級 | (1)伸入槽內的蒸汽管應選用耐腐蝕的合金材料制造 (2)使用中應定期檢查及時更換破損的加熱管 |
除油子系統(tǒng) | 工件掉入槽內 | 堿液飛濺 | 灼傷附近的人 | 5 | 2 | 2 | 20 | 四級 | (1)吊鉤應設防護裝置,工件應捆綁牢靠 (2)吊放工件要緩慢 (3)佩帶個人防護用品 |
槽老化出現(xiàn)裂紋 | 堿液飛濺 | 灼傷附近的人,污染地面 | 5 | 2 | 2 | 20 | 四級 | (1)合理設計制作除油槽 (2)使用中定期檢查及時更換老化的除油槽 | |
槽液揮發(fā) | 人吸入有毒堿霧 | 人員中毒 | 5 | 6 | 4 | 120 | 二級 | (1)增加通風系統(tǒng)和凈化處理設備 (2)佩帶個人防護用品 | |
除銹子系統(tǒng) | 工件掉入槽內;堿帶入槽中 | 酸飛濺 | 灼傷附近的人 | 5 | 2 | 2 | 20 | 四級 | (1)吊鉤應有防脫裝置,工件應捆綁牢靠,掛鉤可靠 (2)吊放工件應緩慢 (3)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 (4)佩帶防酸堿防護用品 |
槽液揮發(fā) | 人吸入有毒酸霧 | 人員中毒 | 5 | 6 | 4 | 120 | 二級 | (1)增加通風系統(tǒng)和凈化處理設備 (2)佩帶個人防護用品 | |
電鍍子系統(tǒng) | 工件掉入槽中;堿帶入槽內;正負極接觸 | 槽液流出 | 灼傷附近的人或使人中毒 | 5 | 2 | 2 | 20 | 四級 | (1)吊鉤應有防脫裝置,工件應捆綁牢靠,掛鉤可靠 (2)吊放工件應緩慢 (3)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 (4)佩帶防酸堿防護用品 (5)合理設計、安裝通風系統(tǒng),保證通風量 |
槽老化,出現(xiàn)裂紋 | 槽液流出 | 灼傷附近的人或使人中毒 | 5 | 2 | 2 | 20 | 四級 | (1)電鍍槽按規(guī)范設計施工 (2)使用中定期檢查及時更換老化的電鍍槽 (3)佩帶防酸、防堿和防毒防護用品 | |
槽液揮發(fā) | 人吸入有毒堿霧 | 人員中毒 | 5 | 6 | 4 | 120 | 二級 | (1)增加通風系統(tǒng)和凈化處理設備 (2)佩帶個人防護用品 | |
供電子系統(tǒng) | 停電 | 排風系統(tǒng)停止運行,車間內有害氣體濃度超標 | 人員中毒 | 5 | 6 | 4 | 120 | 二級 | (1)增設置用電源或采用雙回路供電 (2)定期檢查供電設備 (3)佩帶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
槽液管理子系統(tǒng) | 槽液揮發(fā) | 人吸入有毒的堿霧 | 人員中毒 | 5 | 6 | 4 | 120 | 二級 | (1)電鍍槽應設置蓋子,并加蓋 (2)作業(yè)時應先開風機,后開蓋 (3)佩帶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