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七) 制定網絡社會道德規(guī)范,倡導網絡空間 | ? |
五、加強網絡社會治理的建議 | 的公序良俗,加強網絡社會企業(yè)、行業(yè)、網民等 | ? |
? | 自律,遵紀守法,講誠信,講文明,遵守社會和 | ? |
十八大報告指出:推進網絡依法規(guī)范有序運 | 公民道德規(guī)范。積極倡導做文明博主、發(fā)文明博 | ? |
行。根據網絡社會的構成、特點和存在的主要問 | 文,堅決抵制攻擊詆毀、傳謠信謠、低俗惡搞等 | ? |
題,筆者提出以下加強網絡社會治理的建議: | 網絡不文明行為,使微信、博客等成為文明理性 | ? |
(一) 抓緊制定國家網絡社會戰(zhàn)略規(guī)劃和頂層 | 表達的新平臺,使網絡文化真正成為健康向上、 | ? |
設計,維護國家網絡社會主權,保障網絡信息安 | 向真、向善、向美的文化。加強對網民的教育宣 | ? |
全,充分利用網絡社會的優(yōu)勢和特點,為國家全 | 傳,提高網民在網上辨別是非真假的能力。 | ? |
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服 | (八) 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和打擊網絡違法犯罪 | ? |
務。規(guī)劃設計新一代互聯網時,一定要把“建設、 | 國際執(zhí)法合作,建立暢通高效的國際執(zhí)法體制和 | ? |
應用、安全”三位一體進行頂層規(guī)劃設計。 | 機制,共同打擊網絡跨國 (境) 犯罪活動。充分 | ? |
(二) 加快網絡社會管理的立法進程,制定 | 利用國際刑警組織、國與國之間的雙邊或多邊合作機 | ? |
《國家網絡信息安全法》,修改和完善相關法律法 | 制,加強對跨國 (境) 網絡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 | ? |
規(guī)和規(guī)章,創(chuàng)建“依法建網、依法用網、依法管 | ? | ? |
網”的網絡法制社會,保證網絡社會依法、規(guī)范、 | 六、小結 | ? |
有序、通暢、安全、文明運行。 | ? | ? |
(三) 加強網絡社會綜合治理,明確政府相關 | 我國互聯網具有網民最多,發(fā)展最迅速的特 | ? |
部門、企業(yè)、行業(yè)、網民在網絡社會要承擔的法 | 點,對建立我國網絡社會治理途徑和方法的探索 | ? |
律和社會責任,各負其責,動員網民參與網絡社 | 將是一個長期實踐和不斷完善的過程。當前網絡 | ? |
會的治理監(jiān)督,共同參與治理。加強網絡社會管 | 社會與現實社會相互交織和影響,社會改革進入 | ? |
理和信息安全既要靠技術,更要靠管理,對人的 | 深水區(qū),面臨轉型發(fā)展的機遇和挑戰(zhàn),網絡社會 | ? |
管理是根本。 | 治理迫切需要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我國網絡社會治理的 | ? |
(四) 國家主持加強對網絡信息核心技術的研 | 實踐探索中應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 | ? |
發(fā)力度,研發(fā)由我國自己掌控的芯片、服務器、 | 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問計于民,立足我 | ? |
操作系統(tǒng)、搜索服務系統(tǒng)等技術,創(chuàng)建由我國完 | 國實際,同時又兼具全球視野,堅持頂層設計、 | ? |
全掌控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一代互聯網。 | 整體推進、依法治理和全民參與等原則逐步創(chuàng)建 | ? |
(五) 切實加強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的研發(fā),保 | 網絡社會治理的“中國模式”。 | ? |
障我國網絡社會的網絡信息安全,利用先進技術, | 【參考文獻】 | ? |
加強對網絡社會的監(jiān)管控制。做到知情可控,研 | ? | |
? | ? | |
制信息安全主動預警綜合防護平臺,做到“進不 | [1] 程琳. 加快信息網絡法治建設,維護網絡社會安全秩序 | ? |
來,拿不走,打不開,能預警,會追蹤”。加快實 | [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9. | ? |
行網絡實名制,實行用網者“實名登記、網名上 | [2] 程琳.國家信息安全需要頂層設計[N].光明日報,2014- | ? |
03-27(16). | ? | |
網,既捆綁,又分離”,應用互聯網注冊時,實名 | ? | |
[3] 程琳.依法保障信息網絡安全[N].光明日報,2012-10-25 | ? | |
登記與網名捆綁,上網時用網名,與實名分離, | ? | |
(14). | ? | |
這樣有利于保護網民隱私等。要研究對網絡社會 | ? | |
[4] 劉瑯瑯. 網絡社會的本質及其與現實社會的關系 [J].重 | ? | |
所用的網絡設備等進行編號登記備案,加強管理。 | ? | |
慶郵電大學學報,2014(2):61-64. | ? | |
? | ? | |
(六) 依法從嚴打擊網絡犯罪,并使之常態(tài) | [5] 闞道遠.互聯網管理的“中國模式”及世界影響[J].學術 | ? |
化。對網絡社會某類突出的犯罪,要依法組織開 | 探索,2012(9):113-117. | ? |
展專項打擊行動,對違法活動在網上發(fā)生負有責 | [6] 高獻忠. 社會治理視角下網絡社會秩序生成機制探究 | ? |
任的運營商、營銷商等企業(yè)依法從嚴從重處罰, | [J].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57- | ? |
吊銷許可資質等,創(chuàng)建規(guī)范、有序、健康、文明 | 61. | ? |
(責任編輯?徐艷宏) | ? | |
的網絡社會環(huán)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