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從安全文化的人性化特點,安全文化的自身發(fā)展,安全文化與生產力發(fā)展的關系等幾個方面論述了安全文化的先進性。同時又論述了社會主義安全文化的特有內涵,從而說明了社會主義安全文化是先進文化。
??? 關鍵詞:安全文化;以人為本;先進文化??
??? 關注安全文化,實現安全生產,是全世界共同的命題。中國的安全文化是社會主義安全文化,自有其獨自的特色。
??? 2004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的決定》中說:“搞好安全生產工作,切實保
??? 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一從“三個代表”的思想高度做出的論斷,深刻地揭示了搞好安全生產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關系,說明了社會主義安全文化最重要的社會屬性。深刻理解這一論斷的含義,是建設安全文化,豐富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依據?,F僅就安全文化“反映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一命題加以論述。
??????? 一、安全文化是人的、最人性化的文化
??? 安全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它隨人類的誕生而誕生。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受到各種各樣的安全威脅,尋求安全是人的本能。在馬斯洛的人生需求理論中,安全需要是僅次于生存需要的第二層級需要,安全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生活質量,人類存在一天,安全需要就同時存在一天。
??? 人類的安全需要隨著人類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安全需要的水平在不斷提高,安全需要的內在含義在不斷增加。當安全的內涵豐富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成了一種文化。安全和安全文化的基本目標都是使人們的生活過得更健康、更舒適,更具有人的特點。
??? 文化為人類所專有。動物也需要安全,為了軀體不受傷害,個體不被毀滅,它們也會趨利避害。但是,由于動物缺乏能動地創(chuàng)造精神,不能對自然界施加本質性的影響和改造,對來自外界的威脅,只能適應或躲避,不能創(chuàng)造性應對,因之與文化無關。人就不同了。人對生活質量的高要求決定著對安全需求的高水平;人的理性思維能力決定著安全認識的深刻性;人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可以改變生存、生產和生活的安全環(huán)境;人有動物沒有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理念、有各種各樣的安全規(guī)章制度和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的安全設備,還有上下左右形成體系的安全監(jiān)督管理機制和機構等。所有這些融為一體就成為內容廣泛、體系完備、無所不在、影響深遠、物質形態(tài)和意識形態(tài)兼?zhèn)涞陌踩幕K侨祟愇幕挠袡C組成部分,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 安全文化一開始就是帶著人文關懷的姿態(tài)登上歷史舞臺的,其基本原則是“以人為本”。但這一原則只有在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得到最充分的體現。
???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是“以官為本”的社會?;实?、貴族、官僚是一切活動的價值核心,視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如糞土。奴隸主掌握著奴隸的生殺大權,奴隸沒有任何自由,可以被自由買賣,甚至為奴隸主殉葬。封建主“以官為本”的觀念仍然牢不可破。封建皇帝的權威至高無上,“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狈饨ǘY教的約束不能越軌,“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在只有人治而無法制的封建社會里,一切唯封建主之命是從。長期封建統(tǒng)治下的中國人,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好皇帝”和“清官”身上。這其實也是一種無奈,是統(tǒng)治階級的“官本位”意識統(tǒng)治人民的必然結果。
??? 打出“人文主義”旗幟反對封建主義的資產階級,理應是“以人為本”理念的真正倡導者。但是惟利是圖的資產階級,追求物質享受的直接結果是物欲橫流、“以物為本”。資本主義社會的建成,就是資本主義理想的破滅。西方現代派文學中的《椅子》等荒誕派作品正是資本主義社會物對人的壓抑的曲折表現。現時的霸權主義者高喊“人權”口號,實則打著“人權”的旗幟干涉他國內政,侵犯別國人權,對別國人民施加掠奪和屠殺。
??? 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社會發(fā)展越來越重視人們的生活質量、生存狀態(tài)和美好的生命體驗。但真正的“以人為本”,把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做到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倚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共產黨才能作到。[1](P??? )胡錦濤總書記說:“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謀發(fā)展、促發(fā)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fā)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1](P281)在這里,最具前提意義的是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沒有生命和健康哪還有人的全面發(fā)展? 哪還有人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還享受什么發(fā)展成果?所以,安全是發(fā)展的前提,發(fā)展是安全的結果。我黨一貫堅持“關愛生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理念,把安全生產和人口、資源、環(huán)保一起作為國家的基本國策,正說明我國安全文化的人性化特征,因而是最先進的文化。
??? 安全文化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安全文化僅指企業(yè)生產領域的安全,廣義的安全文化則包括人類社會各個領域的安全。這兩種安全文化有不同的適用范圍和不同的價值與意義,不能互相取代。
??? 有人在網上否定廣義安全文化,認為:“如果將這一概念應用于企業(yè)安全生產實踐或人民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必然會推出安全文化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結論,并由此產生出安全科學技術、安全法規(guī)制度、安全設施設備、安全宣傳教育、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理論知識等統(tǒng)統(tǒng)都是安全文化的范疇的觀點。這種觀點即使沒有錯誤,對于推動安全工作也沒有多少好處。因為它很容易造成人們思想上的混亂、感情上的抵觸和工作上的茫然。”“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觀念、道德、倫理、態(tài)度、情感、品行等深層次的人文因素?!彼强萍际侄魏凸芾硎侄蔚难a充,“在安全生產工作中應該使用狹義的安全文化的概念?!?br />
??? (出處?我查了幾次都未查出.)
??? 這種說法本身就是一種理論混亂!第一,它混淆了兩種概念不同的使用范圍。廣義安全文化屬于全社會,面對所有社會成員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企業(yè)安全文化是其一部分;狹義安全文化則是企業(yè)內部的安全文化,面對企業(yè)的內部生產,為廣義的安全文化所包括?!霸诎踩a工作中”,當然應該使用狹義安全文化。鑒于當前企業(yè)的安全生產形勢比較嚴峻,狹義安全文化理應得到特殊的關注。但決不能因此而代替廣義安全文化的作用。大量的統(tǒng)計數字表明,非生產領域的死亡人數高于生產領域的死亡人數好多倍,忽視這個數字就是對人民生命的漠視。第二,它過于狹窄地理解安全文化的內涵。把“安全科學技術、安全法規(guī)制度、安全設施設備、安全宣傳教育、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理論知識等”統(tǒng)統(tǒng)排除在安全文化的范疇之外,僅限于“觀念、道德、倫理、態(tài)度、情感、品行等深層次的人文因素”。須知,觀念、道德、倫理、態(tài)度、情感等固然是安全文化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排除其他因素。沒有安全科學技術、安全設施設備的應用,沒有安全法規(guī)制度、安全管理體系的約束,沒有安全宣傳教育、安全理論知識的普及,安全觀念、道德、倫理、態(tài)度、情感、品行等深層次人文因素何以形成?還有,安全文化深層次人文因素的物化形態(tài)和外在表現就是現代化的安全科技、完善的安全法規(guī)、強有力的安全管理、廣泛普及的安全知識。如果連安全宣傳教育和安全理論知識都不是安全文化,那么,什么才是安全文化?這種說法才真的是造成“人們思想上的混亂、感情上的抵觸和工作上的茫然”的理論!
??? 我們以為,如果面對生產的各個領域、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全社會人的生命健康負責,廣義的安全文化更有價值。安全文化與人的生產、生活聯(lián)系越多、越密切,人性內容就越豐富。安全生產、安全生活、安全生存是人類的共同需求,對廣義安全文化的重視是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趨勢。事實證明,安全與交通運輸、消防工作、環(huán)境保護、醫(yī)療衛(wèi)生、休閑娛樂、防范自然災害等各個領域,都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關系著人們的衣食住行和身心健康,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F在全世界每年意外死亡的人數為350萬人,職業(yè)領域意外事故死亡人數為110萬人,非職業(yè)領域的死亡人數為240萬。1993年“國際共同安全大會”專家強調:“世界上所有意外事故中僅7%是職業(yè)事故,56 %屬其他事故。80年代日本非生產事故死亡人數為生產事故死亡人數的8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