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電纜火災具有隱蔽性、延燃性、煙毒性,給火災的撲救造成了及大的困難。
電纜大多敷設在電纜隧道、溝道和槽架內,比較隱蔽,人員巡視極難,不方便,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法是裝設纜式感溫報警裝置,可盡早發(fā)現(xiàn)火情并判明著火部位,有利于將火災撲滅在萌芽狀態(tài)。
電纜的絕緣和護套大多為易燃材料,因而在火災中電纜本身也最容易成為延燃、擴大火災的途徑,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采取阻燃措施。
一般電纜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煙氣,其中含有對人體有毒害作用的HCl、CO、CO2等氣體。當HCl濃度高于0.1%時,或CO濃度高于1.3%,或CO2濃度高于10%時,人體吸人就會導致昏迷和死亡。而電纜火災事故所產生的煙氣中,這些有害氣體的含量一般都會高于上述危險值,人體直接吸人這種煙氣必然危及生命。煙氣的另一種危害是使火災現(xiàn)場能見度下降,被困人員因失去視覺而無法正確選擇逃離路線,最終失去脫險機會。為此,生產現(xiàn)場應配備足夠的正壓式呼吸器和應急手燈,以便救人和逃離時急用。
目前,大多數單位都未裝設電纜自動滅火系統(tǒng),電纜著火后一般都需人工滅火,在撲救火災時必須注意以下事項,并寫人防火預案之中:
(1)電纜起火時,應根據報警裝置信號或現(xiàn)場查看,判明起火區(qū)域部位并迅速報警。同時,應盡快通過改變運行方式將火情所涉及的電纜退出運行。
(2)必須首先切斷起火電纜及其他周圍相鄰電纜的電源后,才能開始進行撲救工作。
(3)在專業(yè)消防人員未到達前,生產現(xiàn)場的運行負責人(值長、調度)應擔負撲救工作的統(tǒng)一指揮。消防人員到達后,在移交救火指揮權的同時,還應交待生產現(xiàn)場危險部位(比如帶電、高溫、高壓設備分布)。
(4)救火過程中要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注意防止發(fā)生觸電、中毒、倒塌、墜落及爆炸等傷亡人員的派生事故。派專人負責臨場監(jiān)督施救人員的行為安全,是值得借鑒的有效作法。
(5)進入電纜夾層、隧道、溝道內滅火人員應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以防中毒和窒息。在不能肯定被施救電纜已全部停電的情況下,撲救人員還應穿絕緣靴并戴絕緣手套。施救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觸電纜外殼,也不準移動電纜。
(6)撲滅電纜燃燒,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1211、1301等滅火劑,也可使用黃土、干沙或防火包進行覆蓋。若火勢較大時,還可使用噴霧水撲滅。裝有防火門的隧道,最好將失火段兩段的防火門關閉,使其內的空氣無法補充而窒息滅火。若使用上述方法還不能有效地控制和撲滅火災,可考慮采用向著火的隧道、溝道內灌水的方法,將著火段用水封住,使其自行熄滅。
(7)撲救工作中,應注意盡量保護火災現(xiàn)場。撲救結束后,應及時對著火現(xiàn)場進行記錄、拍照、錄像等,并保存起火處電纜殘留段,以便對起火原因進行分析判斷。
(8)定期進行防火演習。
培訓企業(yè)員工熟練掌握防火設施,并定期進行防火演習,使在崗人員能正確迅速實施防火滅火應急措施,熟悉撲救方法及疏散逃離路線。只有平時認真進行防火演習,才能避免火災臨頭手腳忙亂,減少災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