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稱
|
橋梁工程
|
分部(分項)工程
|
墩身
|
交底項目
|
墩身冬季施工
|
圖紙名稱、圖號
|
|
交底內容:
墩身冬季施工技術交底
交底范圍:新建鐵路北京至沈陽客運專線遼寧段TJ-7標項目經理部二工區(qū)管段橋梁墩身施工。
一 冬季施工技術要求
1.施工前準備工作
(1)鋼筋
墩身制作鋼筋或主筋接長需進行焊接作業(yè)時,不得在雨雪天氣作業(yè),防止增加墩身鋼筋的脆性;在風力超過3級時需設置擋風措施,減少焊接構件溫度差。鋼筋綁扎作業(yè)中,宜多設定位鋼筋,防止因大風天氣導致鋼筋網片扭曲變形。
(2)模板
模板安裝完畢,將鋼模板背后雜質(積雪)清理干凈,外包毛氈20mm厚,用鋼筋焊接固定;在腳手架外側和頂部搭設暖棚,并在底部封閉嚴密,在棚內四周均勻布置暖風機或電暖氣預熱,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封閉暖棚頂端,開始進行加熱養(yǎng)護。并保持從澆筑混凝土至養(yǎng)護三天內暖棚內溫度在5℃以上。(嚴禁暖風機及電暖氣直接放置于墩身混凝土面上)
(3)混凝土
在墩身澆筑前,對混凝土接觸面必須進行鑿毛,以鑿出新鮮混凝土面標準,嚴禁澆筑完混凝土后拉毛代替鑿毛。
對于大體積墩身混凝土宜選在早晨開始澆筑;小體積墩身混凝土,宜在一天中溫度最高的幾個小時澆筑混凝土。
混凝土澆筑前,應測量混凝土入模溫度,確?;炷寥肽囟炔恍∮?span>6℃.
在新混凝土澆筑前應對混凝土接觸面用暖風機或用熱水澆淋接茬部位,確保接頭處混凝土溫度不低于5℃,加熱深度不小于30cm,預熱長度控制在1m左右。澆筑完成后,應采取措施使混凝土接合面繼續(xù)保持正溫,直至新澆筑混凝土獲得規(guī)定的抗凍強度。
2.施工中控制
(1)加強對混凝土供應的控制,提高混凝土供應的速度,減少混凝土澆筑時間間隔,縮短混凝土澆筑時間。
(2)澆筑過程中,隨時抽查混凝土的入模溫度,特別是在澆筑時段內溫度較低時刻進行測量。
3.施工完成后的保溫工作
(1)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啟動煤爐生火加熱養(yǎng)護。加熱養(yǎng)護過程中要及時檢查煤爐,隨時更換煤球,確保暖棚內溫度正常符合要求。暖棚內溫度控制范圍為5~60℃,且升溫速度不得大于10℃/h,養(yǎng)護結束后降溫速度不大于5℃/h。
(2)測溫工作地展開
將測溫計下發(fā)到各施工工班,養(yǎng)護時每晝夜測溫四次,即6點、12點、18點、24并填寫測溫記錄,現場技術員對測溫記錄進行不定時抽查。若發(fā)現暖棚內溫度低于5℃測設人員應及時向主管領導匯報,積極采取應急措施。
(3)混凝土拆模
拆除模板拆除前混凝土必須達到抗凍臨界強度,即砼強度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30%以上。拆除模板后混凝土表面宜采取塑料膜包裹或其他臨時覆蓋措施。
二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在冬施前,各單位應對測溫工作、計量工作、現場安排統一部署,落實到人,建立起冬施的領導班子,確保冬施措施落到實處。
2.在冬季施工中,測溫工作極其重要,不僅是提供溫度數據對施工起參考作用,而且也是對冬施工程質量的鑒定方法,所以在施工中必須定時堅持做好測量工作。 3. 試驗員要負責天氣預報收聽工作,掌握氣溫變化情況,及時傳達氣象信息,逐日做好氣象記錄,并有應付氣溫驟變的技術措施和物資準備。 4.在保溫時必須安排專人看護,防火,防止火災發(fā)生,并在施工前對操作人員進行多級交底。 5. 冬季施工中,凡高空作業(yè)應系安全帶,穿膠底鞋,防止滑落及高空墜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