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非礦山的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頻發(fā),去年的青島“11·22”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別重大事故、今年晉濟高速 “3·1”特別重大道路交通?;啡急鹿?、江蘇昆山“8·2”特別重大爆炸事故均造成了慘重的人員傷亡。不少人突然覺得,原本集中在煤礦、鐵礦的安全生產事故,如今在城市頻繁出現,安全生產風險仿佛一夜之間從遙遠礦山“空降”到自己身邊。特別是昆山事故發(fā)生之后,許多人頭一次知道,原本以為只會危害健康的粉塵,也有爆炸危險。一時間,驚慌情緒蔓延,網上甚至流傳“在煤氣灶旁抖面粉袋會引發(fā)爆炸”的傳言,直至媒體辟謠才平息。
這其實是一種錯覺。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油氣管道等一向與煤礦并列,是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高危行業(yè)。粉塵更是重大安全隱患,在煤礦,粉塵已被列為主要殺手,安全生產法規(guī)條例規(guī)定,凡是產生粉塵的作業(yè)點,必須加裝除塵設備。去年以來,在多年整治與市場低谷的雙重作用下,我國煤礦安全生產事故大幅減少,其他高危行業(yè)的事故率就凸顯出來。
一葉知秋,非礦山類事故量的提高,提示我們安全生產形勢出現了重大變化。經濟進入轉型期,資源能源類的消耗強度將不斷減弱,相應的生產強度也相對減?。欢休d更多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物流運輸等行業(yè)的發(fā)展將會加快,生產活力增加、安全隱患增多,人員、財產更集中的城市、鄉(xiāng)村將面臨空前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行業(yè)的生產并非礦山那樣封閉式進行,而具備極強的開放性,且往往在人口密集區(qū)域。普通人如你我他,在某一次路過時都有可能與安全生產重大隱患擦身而過。較之遙遠礦山,城鄉(xiāng)的安全生產事故更能吸引民眾關注并導致不安情緒。
安全形勢的變化,迫切需要安全生產工作模式作出相應調整。從政府監(jiān)管角度看,以往以煤礦、鐵礦等資源類生產為主的監(jiān)管力量分配,應當開始向城鄉(xiāng)傾斜。更為重要的是,要盡快改變只監(jiān)管設備投入、人員投入的老辦法,轉而重技術投入、技能投入,讓每一名生產者、甚至每一名圍觀者都能掌握基本的安全生產知識,能夠辨識風險、主動消除風險、抵制不安全的生產活動。
政府監(jiān)管很重要,但政府監(jiān)管永遠不可能做到一對一、人盯人的盯防。如果我們有更完備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制度,就能武裝更多人的頭腦,發(fā)動生產者、社會大眾,讓人人都是“安全員”。
在現有的安全責任體系中,對生產者進行危險告知和安全技能培訓的責任方是企業(yè),一旦企業(yè)經營者不落實主體責任,從業(yè)人員就等于赤膊走上槍林彈雨的危險陣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勞動者對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政府應當順勢而為,一方面強化監(jiān)督企業(yè)落實安全培訓責任,對罔顧勞動者生命的“黑工廠”“血汗工廠”堅決打擊、決不手軟,另一方面應當增開渠道,加強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宣傳,動員生產者主動學、主動用。
安全生產不是僅靠企業(yè)落實、政府監(jiān)管就能抓好的事情,也需要你我他的積極主動參與。隨著勞動力供需形勢的變化,我國用工規(guī)范化的程度越來越高,每次事故,都應是進行安全生產知識宣傳教育的契機,讓警鐘真正在每個人心里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