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一向頗受社會各界關注。
近年來,煤礦安全生產狀況持續(xù)好轉,事故起數(shù)和死亡人數(shù)逐年減少。但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不容樂觀。這也是“事故難免論”之所以至今仍有一定市場的原因。人類在與大自然抗爭的過程中難免會付出代價,要想減少付出,必須完成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過度和飛躍,而“過度”的“舟楫”和“飛躍”的“翅膀”正是文化。
文化一旦形成,又反過來陶冶人,使人獲得新的能力。安全文化同樣如此。新汶礦業(yè)集團鄂莊煤礦連續(xù)12年實現(xiàn)安全生產,在談及煤礦安全時,礦長有一段堪稱經典的詮釋:“如果說煤礦的安全,一年靠的是機遇,三年靠的是僥幸,五年靠的是管理,那么十年八年則要靠安全文化的加盟和支持。技術可以仿制,管理可以引進,企業(yè)的安全文化卻只能產生于企業(yè)內部?!倍跚f煤礦是有自己特色安全文化的,流傳在職工中的一首詩為佐證:人人身體力行,時時緊抓不松,續(xù)寫安全華章,全賴文化加盟。只有當安全成為一種文化的時候,安全才會成為一種必然,才有可能不再是“管理+僥幸”的組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