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四
被困人員心理怎樣調適
現(xiàn)場實錄:
頭兩天,被困工人魏合榮還想著出去,但結果讓他很失望。想到可能會“完了”,他感到很害怕,想到家人就很傷心,但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煩躁,“害怕啊,害怕的要死”。
困在井下的前三天,陳宗勇感到非??謶?。幸虧他們所處的位置,尚有一處沒有完全打通的通氣風道。工友們利用隨身帶的炸藥,將風道炸通了。新鮮的空氣涌進被透水隔絕的巷道內,又燃起了受難工友們的求生希望。第四天時,他們一點也不感到害怕了,反正是豁出去了,聽天由命吧。他們始終堅信,井上的人也一定正在想方設法營救他們。陳宗勇說:“我堅信我會活著走出去!”
措施解讀:
從醫(yī)學角度,人們所認識到的生理極限是72小時,并不能說明人的生存極限只有72小時。據(jù)資料記載,一個人不吃飯有水喝能堅持7—20天,不吃飯不喝水只能活3—8天,依個人體質和心理素質等情況而不同。有水可以堅持更長的時間。但是,堅定、強烈的求生愿望和意志可以克服許多困難,延長生命。
專家指出,遇險人員保持良好心態(tài)非常重要。人在災難中要學會生存,千萬不可讓意志力衰弱而失去生存的自信,意志力薄弱會導致消極情緒的產生。能量的消耗與心理因素有密切關系,情緒有一種組織功能。在能量極其匱乏的情況下,人需要保持平靜,盡量減少能量消耗。
在避災期間,遇險人員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tài),情緒安定、自信樂觀、意志堅強。要堅信上級領導一定會組織人員快速營救;堅信在班組長和有經驗老工人的帶領下,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共渡難關,安全脫險。要做好長時間避災的準備,除輪流擔任崗哨觀察水情的人員外,其余人員均應靜臥,以減少體力和空氣消耗。
視點五
遇險人員獲救后的注意事項
現(xiàn)場實錄:
這是4月7日上午10時左右,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普通病房內,一名山西臨汾籍38歲的獲救工人與營養(yǎng)師劉艷華的對話。
獲救工人:“我餓了,該吃飯了,咋不給我吃呢?”
劉艷華:“你現(xiàn)在胃還不適應,要少吃多餐?!?/p>
獲救工人:“一天吃的全是湯啊粥啊,就像哄小娃娃呢!”
劉艷華摸著他的頭說:“你現(xiàn)在好好休養(yǎng),再過兩天想吃啥就吃啥?。 ?/p>
獲救工人:“你把窗戶再拉開點嘛,我還是怕黑。我想看電視了,咋把電視關了呢?”
劉艷華:“太亮了對你眼睛不好,電視也少看會兒,你得緩一下,休息一下眼睛。”
“病人從生死邊緣獲救后精神比較亢奮,有著很強的傾訴欲望,屬于正常的心理發(fā)泄,醫(yī)護人員要通過和病人聊天,讓他們說出心里話,要像照顧小孩子一樣,悉心呵護照顧他們?!鄙轿麽t(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科主任醫(yī)師羅錦繡說。
措施解讀:
長時間被困在井下,發(fā)覺救護人員到來營救時,遇險人員不可過度興奮和慌亂。得救后,不可吃硬質和過量的食物,要避開強烈的光線,以防發(fā)生意外。一般情況下,獲救三天以后就可以摘掉眼罩了。
專家指出,對于長時間被困的遇險人員,獲救后的關鍵在于營養(yǎng)救治和恢復。被救礦工普遍有電解質紊亂,低鉀、低鈉、低磷,代謝紊亂,尿液里出現(xiàn)過量蛋白,血尿酸偏高,腎功能損傷,饑餓性酮癥等。他們的肝臟和腎臟功能最應受到關注,在救治初期應該以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為主,隨著病情穩(wěn)定再逐步由營養(yǎng)醫(yī)師為其提供腸外腸內營養(yǎng)的治療,最終過渡到經口食入富含營養(yǎng)的食物。
專家提醒,對那些剛剛被救助的工人,補充營養(yǎng)不能操之過急,以避免發(fā)生過度喂養(yǎng)綜合征,造成機體的代謝失衡。